AI时代正驱动着高等教育生态的系统性重构。2025年9月26日,旅游与传媒学院以“启智未来:AI赋能教育创新”为主题,开展了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首次教研活动。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特邀艺术学院何顺平老师就课程建设经验作专题分享;第二阶段各专业系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融合路径与实践策略,深入探讨了AI如何推动教学模式重构、学习体验优化及评价体系创新,为新学期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凝聚共识、明晰方向。
第一阶段,由艺术学院何顺平老师在学院10401教室带来“校企智汇双师元宇宙创学坊”课程建设分享。分享环节中,何老师将数智化赋能教学的实践路径提炼为“三根神经”:从“闻变”到“知改”、从“知改”到“追新”、从“追新”到“遇强”。何老师的分享内容翔实、逻辑清晰、语言生动,引起了在场教师的强烈共鸣和深入思考。

第二阶段为分系研讨,学院领导分头深入各专业系,围绕“AI赋能教育创新”主题与教师们进行了深入交流和指导。
广告学系聚焦人工智能如何助力教学及2026版人才培养方案如何精准对接行业需求,结合AIGC等相关话题,全系教师进行了深入全面探讨。学院党委书记徐园媛教授就人工智能在教学中的应用前景提出了独到见解,强调要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广告学教育的深度融合,努力培养出更多适应行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潘力主任表示,将认真吸纳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一步完善2026版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培养出的人才能够精准对接行业需求。全体教师还就AIGC在广告创作、市场分析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热烈讨论,共同展望广告学教育的美好未来。


广播电视学系以“AI赋能教育创新”为主题,围绕项目申报经验共享与教学重点任务安排展开研讨。项目申报环节,聚焦课题选题的热点追踪与需求导向策略,并强调团队构建应注重跨学科协作与优势互补,切实提升申报竞争力。教学安排环节,与会教师重点讨论了“网络新媒体”课程的升级方向,计划增设短视频运营、数字内容策划等实操模块,并同步启动教学大纲修订工作,进一步强化实操教学权重,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技术发展同步。学院院长张玉蓉教授在会上提出,要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元素在专业教学中的有机融入,积极推进产学研联动落地,具体包括共建校企实训平台、联合孵化项目等。王熠珏主任则部署了三项重点任务:组织学术会议内容分享、推进省级一流课程申报、扎实做好学科专业会议筹备工作。I
旅游管理系共商AI赋能方略,探索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新路径,研讨AI在优化教学流程、升级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的关键作用与实施路线,规划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会上,人才培养方案调研工作组汇报暑期调研情况,指出2026版方案需精准对接行业对跨学科融合、AI工具应用等核心能力的需求,并确定在下一版方案中增设AI应用相关内容、深化实践教学环节,不断完善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化系研讨主题是“AI赋能国际中文教育创新”。教师们积极踊跃发言,汇报自己运用AI进行科研和教学创新的经验及感受,来自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的黄敬伟教授交流了川外AI赋能国际中文教育中的先进经验,并引进介绍了在海外有千万级用户的Super Chinese学习平台,以期为重庆交通大学的留学生提供更方便易学的汉语自学及HSK模考移动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