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强化思想引领,筑牢信仰根基,引导师生在智能技术的洪流中坚守人文精神、维护认知自主。10月22日,旅游与传媒学院党委特邀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研究员朱鸿军进行题为“智能传播知识生产规律”的线上专题培训。本次讲座由学院党委书记徐园媛主持,学院研究生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会。
会议伊始,朱鸿军教授提出了对于智能传播时代的学者倡议,号召广大师生要做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我们必须从“知识的创造者”转向“认知生态建筑师”;做人类文明之光、理性之光的守护者;做提出真问题的“哲学自觉者”、不确定性中的“价值锚定者”、唤醒人类集体意识的“吹哨者”,以自觉推动知识创新,重点培养机器无法替代的人文理想与批判思维能力。


朱鸿军教授以智能传播知识生产的概念及特征为起点,指出智能传播知识生产是指在大数据、算法技术与人工智能等信息传播技术系统驱动下,知识的创造、加工、验证到传播的全过程。这一过程具有人机协同、数据驱动、动态高效等特征,正在深刻重塑知识的结构、权威性与传播方式。
他认为,智能传播时代的知识生产呈现出三大核心规律。其一是知识民主化与认知鸿沟阶层分化并存,尽管知识触手可及,但哈佛大学的研究显示,精英群体利用算法的效率远超大众,可能加剧社会认知的不平等。其二是知识“液态化”趋势显著,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指出,医学知识的半衰期已从5年缩短至18个月,知识正从原子化转变为依据场景进行快速重组。其三是生产、传播与消费的闭环融合,用户的评论数据直接反哺知识迭代,消费行为本身也成为一种生产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