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科研

教学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举办“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系列讲座第二讲

作者:图/文 江玲 罗静 来源:阅读次数: 日期:2022年12月28日

2022年12月20日,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举办“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系列讲座的第二讲。本次讲座邀请到西南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研组长、语文课程与教学博士王浩老师主讲。讲座由旅游与传媒学院学科带头人蒋霞教授主持。

旅游与传媒学院副院长郑涛为本次讲座致辞。他首先对西南大学附中王浩老师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接着介绍了王浩老师的优秀教学经历;最后期盼同学们能学有所获并预祝本次讲座圆满成功。

王浩老师是西南大学基础教育集团领航名师、语文学科导师,有着丰硕的教学成果,例如获得重庆市第七届中学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第一名,指导学生获第三届浙江卫视《中华好故事》全国总冠军,是统编语文教材“名著导读编委会”编委,《统编语文教科书·教学设计与指导》编者。今天他给同学们带来的讲座是“英雄之旅——作为语文教师的启程、启蒙与回归”。

王老师首先以“知识的诅咒”引入两条规则,一是希望本次的讲座是一个去中心化的交流,强调“碰撞”,完全开放权限;二是希望同学们在听讲座的过程中保持批判性的思考。接着王老师针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做中学语文老师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讲述。他谈到优势并不明显,劣势可能更加突出,因为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等知识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并没有专门讲解,在应聘时面对主考官们的追问也许是同学们的硬伤,或者表现不如汉语言专业的同学。接着王老师向大家提出问题:“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大家认为语文学科知识和教育心理学知识哪个更重要?”绝大多数同学回答“语文学科知识”更重要。随后王老师补充道:“我们在看待此问题时,在不同学段和层次上二者的重要程度要有所区别。”再次在讲到“四大学习理论”时,王老师以大量例子充分讲述了每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最后想让同学们明白:“我们如果去应聘或者参加赛课,一定要基于建构主义来看待我们的课,但是平时的教学难免还是会基于认知主义。”最后王浩老师以“回归:别忘了为何而出发”为中心总结了作为中小学教师的初心仍然是教书育人。

在师生交流环节,班长茹俊普提出“如何解决同学们对现代阅读和作文的不同理解问题?”王浩老师回答道:“我们看到一个东西,不同人会有不同想法这是正常的。但是阅读理解考试想要考察的是大多数普通人在正常状态下想到的东西,作为个体的人允许有独特的思想,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要脱离普通人的正常思维。”

在本次讲座的结尾环节,蒋霞教授简单谈了听后感。她希望同学们能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修炼自己:一是读书、读经典;二是要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三是训练自己的口才,加强表达能力。只有将三者结合起来,才能像王浩老师今天这样旁征博引、口若悬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