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下午,首届“创新与发展——专门用途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进入了分组讨论环节,来自同济大学、武汉大学、上海财经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南开大学等32所高校共70余名专家学者就专门用途汉语教学、汉语教学“三教”问题研究、国外汉语教育现状及发展趋势等6个议题作了专题报告。
第一组分会场由重庆交通大学的周寅博士主持,来自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的白乐桑教授进行现场点评。广西百色学院、深圳大学、北京体育大学等多所高校的13名专家学者就汉语教材研究相关问题做出学术报告,并于报告结束后展开讨论。来自北京体育大学的程红就国际体育汉语和文化传播提出,无论什么样的专业用途汉语,都需要拟定出相关专业的核心词,以此为基础进行专业与汉语的深度融合,由此构建的汉语中高级系列教材,无论在教学还是教材上,都以体育为本、汉语为桥,形成了强化汉语与体育内容的有效对接与深度融合,拓展汉语国际教育的新路径。云南警官学院的和万传就法律汉语教材的开发和应用发表见解,把汉语教育与汉语教材的研发带领到了一个新的领域——禁毒学专业,令人耳目一新。

第二组分会场的专家学者展示了在对外汉语的习得与教学、方法与方略两个领域的丰硕研究成果,内容引人入胜。对于如何更好地开展对外汉语教育、如何让汉语更深入地走向世界具有重大意义。重庆交通大学唐娟副教授在题为《“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专门用途汉语教学模式(CSP)研究》中指出,要适应汉语教育主体多样化、需求多样化、目标适用化的新特点,以贴近学习者思维、习惯、生活为原则,根据不同教学对象和教学需求,研发新的教学模式。

第三组的分会场会议由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何洪霞博士主持。共有来自重庆、新加坡、山东、云南、贵州的12名专家学者参与了第三组分会场的报告及讨论。何洪霞做了题为《新加坡青年华裔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研究》的报告,报告指出,通过华语社区语言使用状况的量化比较和质性分析,发现社区成员以华语为主,英语为辅;华语水平高于英语水平;华语社区表现为“双语导向+坚守母语”规划倾向。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与发展司高松从微观角度做了较为详尽的报告,她围绕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系统地阐述了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华文教育侧重点。随着新加坡社会和家庭语言环境的持续变化,对于不同语言背景和语言程度的学生,要提供更加适宜的课程配套和学习资源。

三个分会场内,各种思想与观点的碰撞、智慧的闪现与经验的积累,为对外汉语的深入推广提供了创新性思路与方法。
17:00,首届“创新与发展:专门用途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举行闭幕式;人文学院副院长郑涛主持;三组点评专家在闭幕式上对本组的讨论情况作出了总结与评价;重庆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院长张玉蓉致闭幕词。张玉蓉院长向给予本次会议大力支持的语言协会、来自国内外高校的70余名专家代表、精心组织筹备本次会议的师生和及志愿者团队的服务表示感谢,宣布首届“创新与发展:专门用途汉语教学”国际学术研讨会取得圆满成功。希望会后能够与参会学者继续保持学术交流,共同努力,共同推进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

据悉,本次会议推动专门用途汉语教学发展,促进汉语国际推广,推进中外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学术界带来了新思路和新理念;未来将共建汉语国际教育高校联盟,以推动该学科更好更快发展。